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TRENDS
党建工作

学习进行时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大意义

来源:理论热点 编辑: 梁严冰(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09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75年披荆斩棘,75年风雨兼程,75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创立、发展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由此开始书写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传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逻辑下,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绕,几代人上下求索,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无论是以器物现代化为手段的洋务运动,还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手段的辛亥革命,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一方面,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瓦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另一方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中国人民求生存、求解放、谋幸福的事业是人类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新中国成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就不可能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不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也不可能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不可能为中国在世界确立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正是这个集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战斗性于一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掀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远的社会变革,使中华民族从近代社会的持续衰败走向现代社会的全面复兴。新中国也由此开启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了宝贵的经验积累、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亿万中华儿女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昂扬奋进。

在经济建设方面,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创新活力持续激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年均增长6.1%,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5%的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在社会发展方面,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一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科技创新方面,一是注重科技研发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研发投入强度由1.91%提升至2.64%,全球创新指数由第34名升至第12名。二是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7.4万件,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与被引用次数分别达到11.85万篇和81.89万次,均排在世界第一位。三是强调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创新。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

在文化教育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既强调薪火相传,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注重与古为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还突出扬帆出海,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之,新中国的成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现代化发展方向,积蓄了现代化建设动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新中国成立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彻底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的成立,充分证明了解决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华民族的问题必须立足自己、从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充分证明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我们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汇入了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也为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一是促进了世界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突破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达1260582亿元,中国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过程中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二是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积极传承、弘扬和践行“和而不同”的理念,致力于寻找“最大公约数”,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沟壑隔阂,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和平共处之道,既注重文明的普遍性,也强调文明的多样性。

三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发轫于西方,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以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为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理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借鉴。

作者:梁严冰

来源:西安日报

发表日期:2024年10月8日

XML 地图